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在创新中走向深刻
详细内容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在创新中走向深刻

时间:2018-10-30     作者:招生办【原创】   阅读

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工程职校),是一所整合了区域内多所职校,发展起来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现有祥福、清泉两大校区,拥有1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1个青白江区通用技术实训基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学前教育、电子与信息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建筑工程施工等10个专业。其中汽修、机械为省重点专业,物流、学前教育为市重点专业。 作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工程职校以“追求发展,满足需求”为办学理念,以技能固本、人文立校、突出特色、高位发展,为四川乃至全国打造优质中职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近几年来,工程职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龙头推进“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学校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探索“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教师培养新模式,制定出联合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的办法,定期举办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活动。为促进带头人快速成长,学校打破系部局限,让其承担推进学院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研究等改革发展重任。同时,依托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张建如工作室)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学历提升、双师培养、新老结对,骨干培养、名师打造),构建“五个保障机制”(学历提升奖励、双师奖励、人才引进、教师量化考评和教师企业实践等制度),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集中和网络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利用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通过内培外引、走出去与兄弟院校合作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近两年,学校派出70余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台湾参加职业教育管理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台湾桃园方署商工职业学校签订两岸合作交流协议。旅游专业庄剑梅等六位老师参加了City & Guilds(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组织的酒店对客服务、营销师、冲突师培训,获得了City & Guilds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将行业、企业的职业要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实施,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工程职校大部分专任教师都到企业实践,与业内专家和一线员工进行学习交流,捕捉到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一些教师被企业聘为兼职工程师,为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撑。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大高水平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力度,面向社会聘用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兼职授课。 积极开展“普职融通”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在清泉校区建成青白江区通用技术实训中心。组织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借鉴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将通用技术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将生活技能与生存技能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采取工作页的模式开发出青白江区普通高中技术与设计地方教材3册,近3年对本区普高学校高一、二年级近5000人次学生进行了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 通过一系列培养措施,工程职校师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培养专业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30人,聘请23名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特聘教师和长期兼职教师,造就了一支知识、能力和素质都能适应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新模式要求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的办学既要服务于学生发展,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需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对准需求,打破教育与市场的隔膜、学院与企业的边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对接。”工程职校校长彭传章说。基于此,工程职校提出“追求发展,满足需求”的办学理念,形成“13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平台,三条主线,两本证书,一个机制。建立了“三多评价与调控机制”,形成了“合作办学多元化、专业发展企业化、课堂教学微格化、素质评价综合化、培训鉴定社会化”的“五化”办学特色: 合作办学多元化: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校校对接、集团化办学,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与成都成化机械有限公司和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运行顺利,与成都花仙制衣、京东物流、富华汽车、王牌汽车等公司的校企合作有序推进;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紧缺技能型汽车人才中德合作项目意向书”,启动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与台湾桃园方署商工职业学校签订两岸合作交流协议;与青白江旅发局签订协议,在旅游专业开启“校政合作”新局面;与成都纺专、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院等院校合作试点中高职衔接,为学生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专业发展企业化:探索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教学对接工作,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机械专业与成都市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建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已顺利运行多年;与成都成化机械有限公司投资近两千万元的合作共建的6000M2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已投入使用。依托生产型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生产型教学模式”改革,更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与企业的深度无缝对接,搭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平台。

同时学校与青白江区物商园区富华东风4S店签订共建实训基地协议;与京东物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全面实现教学与行业企业对接。 课堂教学微格化:学校以省级课改试点校为平台,推进中职课改,尝试“微格化教学”,创新教学场景,注入先进教学理念,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专业课技能实训教学中对师生的教与学进行全程摄像,全面监控,定格分析,即时纠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素质评价综合化:行业企业参与,对接就业岗位,探索“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教考分离、考评分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训鉴定社会化:依托地方政府各部门,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举办了农劳培训、阳光培训、在岗培训、绿色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新市民培训等一系列专题培训,充分体现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着眼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使之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技能固本,人文立校,工程职校以翰墨书画园、创新孵化园、蓝精灵创业园为平台,构建以“学生自治”为核心的两个四级德育管理模式:即班级—专业部—学生处—学校;家庭—企业—学校—社会两个“四级”德育管理模式育人体系。施行全员参与“1234德育工程”:即“一个主题”(“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两个平台”(硬件、软件平台),“三个载体”(学生社团、音视频中心、自治团队),“四项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生自治管理团队素质提升工程、学生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结合国际示范学校学生自治特色项目建设,组建学生自治委员会及各种社团等,开展“闪亮青春大课间”活动,充分体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自主管理理念。同时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组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威风锣鼓队、小金龙艺术团;组建彝族风情绣、民间剪纸社、糖画社等学生社团,注重学生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青春团体,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工程职校正是依靠学生社团这一有效载体,使德育工作实现向以“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化,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强烈感受和体验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收到了“春风拂面”、“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校年年组织学生参加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优异。2015年获得2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汽修专业连续5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2012年杜磊同学获车身涂装个人项目一等奖,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史上首位获此项目一等奖的中职学生,也是青白江职业教育史上夺取的首个国家级大赛一等奖。多年来,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广宣传、快反馈、勤服务”的方式,积极构建就业网络,现与100余家规模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年年稳定在98%以上。企业不仅需要高技能人才,更看重高素质人才。

工程职校的毕业生技术好,上手快,而且思想品德素质高,成了各企业抢手的“香饽饽”。来自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赞不绝口说:“我们每年专程到工程职校招人,这家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个个技术过硬,综合素养更是特别突出。既能文也能武,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创新没有终点,改革永在路上。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将乘国家示范校建设东风,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精品示范校和国际化职业教育的建设道路上继续开拓前行,再铸辉煌。











在线报名


联系热线:1588451317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8:00
咨询QQ:3225028053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友情链接: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884513171
028-65380502
- 唐老师
seo seo